公司簡介
管理團隊
董事長
鄭宏舫,1950年出生,高級經濟師,中共黨員,寧波市人大代表,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委員,全國優秀企業家,上海市"建設功臣",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,上海市市政公路行業協會副會長,浙江省建筑業行業協會副會長。浙江宏潤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代碼:002062)董事長、浙江宏潤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、宏日(浙江)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、上海宏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。
鄭宏舫董事長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。
執行董事長
周晗,1964年出生,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,高級地質工程師,中國有色金屬青年標兵、浙江省新長征突擊手、首屆浙江十大杰出青年,桂林理工大學寧波校友會會長,復旦大學寧波校友會副會長,宏日(浙江)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、上海宏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。
總經理
丁小明,1974年出生,高級工程師,寧波商會常務理事, 歷任寧波核力建筑設計院董事長,寧波市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,安徽鴻路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A股上市公司,股票代碼:002541)集團副總裁等,兼宏日(浙江)控股有限公司總裁。
技術團隊
首席材料科學家
王俊顏,1982年出生,2009年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任訪問學者,2010年在同濟大學獲得博士學位,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系任項目研究員。2015年1月入選同濟大學領航人才計劃,2016年5月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(A類)?,F任同濟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教授、特聘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,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,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與工程技術分會(UHPC分會)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。
王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超高性能水泥基結構材料(超輕、超強、超高韌性)的科學設計方法、力學本構關系及其在土木工程/海洋工程中的應用技術。近5年來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后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11項,獨立負責科研經費1157萬元,發表論文50余篇,其中有24篇被JCR2區以上SCI收錄;研發了具備優異工作性能的常溫養護型高應變強化UHPC產品-TENACAL?,并建立了高應變強化UHPC應用基礎理論體系;作為主要發起人組建了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UHPC創新團隊,實現了從材料-結構-應用體系一站化的研究模式。團隊研究成果被多個國內在編UHPC技術規程所采用,設計方法在上海市政院、上海城建院等多家設計單位中廣受認可;在沒有國內相關設計規范的條件下,實現了百余項高應變強化UHPC工程案例的落地,包括數個國內國際首創的UHPC應用案例;作為主要章節的起草人編制《中國公路學會: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橋梁技術規程》、《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:UHPC橋梁應用技術規程》等規程。
首席結構科學家
邵旭東,浙江富陽人,工學博士,湖南大學二級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、交通部新橋梁規范專家組成員、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、湖南省政協委員,農工民主黨原中央委員。湖南大學橋梁工程研究所所長。湖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、中國公路學會橋梁與結構工程分會常務理事、全國高等學校教材(路橋類)編審委員會委員、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(IABSE) 會員、湖南省公路學會橋隧學科分會副理事長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。
邵教授主要從事大跨與新型橋梁結構、橋梁加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;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交通運輸部重大科技專項、大型橋梁專題研究等80余個項目的研究。在高級別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,領銜的原創項目“正交異性輕型組合橋面新體系”榮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;出版《橋梁工程》教材和《橋梁設計與計算》專著7部;獲得《含抗剪構造的鋼-超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橋面結構及其施工方法》等發明專利30余項。
資深科學家
肖汝誠,博士,現任同濟大學教授,博士生導師,橋梁工程系大跨度橋梁研究室主任,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分會副理事長,茅以升基金會委員,《土木工程學報》等刊物編委,《橋梁》、《大橋養護與運營》雜志編委會副主任。
肖汝誠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大跨度橋梁設計理論與結構體系、新材料新結構和橋梁管理系統研發、橋梁風險評估等。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面上項目、國家863,973計劃項目,獲多項科技進步獎;主持和參與設計了十余項大型橋梁工程,獲多項設計獎;擔任了上海盧浦大橋等多座特大橋梁的設計總監, 獲多項政府咨詢獎;擔任過洞庭湖大橋、矮寨大橋、南京長江四橋等十余座特大橋梁的專家委員,現任南京長江五橋、甌江北口大橋等專家委員;發表橋梁與結構工程方面學術論文200余篇,其中被SCI、EI收錄60余篇,參編橋梁專業書籍10余部,著有《橋梁結構體系》、《橋梁結構分析與程序系統》等。
資深科學家
黃才良,大連理工大學橋梁工程研究所教授,主要從事橋梁結構分析、軟件編制、橋梁設計、施工監控等方面的工作。作為編寫組副組長參加編寫了《水運工程鋼結構設計規范》(JTS152-2012)。曾主持設計、監控多座大跨度橋梁工程,包括多種橋型(斜拉橋、懸索橋、拱橋、連續剛構等)和多種施工方法(懸臂澆筑、懸臂拼裝、頂推、豎轉、平轉)。完成的代表性工程有: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獨塔混凝土斜拉橋,廣東省“金馬大橋”( 主橋跨度為60m+283m+283m+60m);國內首次采用沉箱作為錨碇基礎的大連市“星海灣大橋”(主橋跨度為180m+460m+180m的雙層鋼桁梁懸索橋);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式渡槽“貴州黔中水利樞紐總干渠龍場渡槽”(主跨跨度200米);國內首座負角度豎轉施工的橋梁,貴州省遵義市“珍珠大橋”(跨度為120米的混凝土箱型截面拱橋);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多塔斜拉橋,貴州省“平塘大橋”(主跨跨度為249.5m+550m+550m+249.5m的三塔疊合梁斜拉橋);世界上首次采用單點頂推法施工的曲線混凝土斜拉橋,京新高速公路“北京上地斜拉橋”(頂推重量2.5萬噸);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玻璃懸索橋,“張家口大青山人行玻璃懸索橋”(跨度445m)。
科學顧問
劉光華,教授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,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水泥科學與新型建筑材料研究院副院長。中國硅酸鹽學會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。
科學顧問
隋同波,博士,教授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,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。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,中材國際研究總院院長。
科學顧問
遠繼秋,博士,國際建筑地震安全委員會(BSSC)執行理事;美國建筑科學研究所研究員;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工程學教授;美國UHPC在橋梁結構應用和橋梁維修應用研究和技術推廣的學科領頭人。